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

[轉貼] 淺談都市樹木的價值     陳揚馨

淺談都市樹木的價值       陳揚馨
來源網址:http://naturet.ngo.org.tw/issue/treevalue.htm
最近台北市發生了兩則與「移樹」有關的新聞,一則是兒童交通博物館改建成「客家文化主題公園」,卻以梯田、茶山等設計取代原有林相,大 幅移植園區200多棵樹的新聞;另一則為松山菸廠「釘子樹」老樟樹在移植之際,卻發生環保人士爬上老樟樹,以「抱樹」方式阻撓移樹作業的新聞。前者因目前 工程尚未發包,在環保人士、地方居民、媒體的關注下,移樹的數量仍在持續調整中,後者卻因老樟樹最終仍被移植,而讓該地成為光禿禿的平地,失去往日綠樹成 蔭、蟲鳴鳥叫的生機。這兩則新聞所引發的不單是「為什麼移樹」的問題,更重要是「樹木存在的價值」和「都市生態綠網規劃」雙重問題。


還記得這首童歌嗎?「樹呀,樹呀,我把你種下,不怕風吹和雨打,長了綠的葉,開了紅的花,鳥來做窩,猴子來爬,我也來玩耍!」數數 看,歌詞中共出現幾種生物?其實這首歌就是在描寫樹木創造的空間,可提供不同生物棲息之「生物多樣性」的「物種多樣性」價值;另外,看過日本動畫大師宮琦 駿電影「龍貓」的大小朋友,可否記得片中小主人翁和龍貓在雨中相遇的一幕:雨停後龍貓調皮地在樹下跳躍,導致樹梢的雨水瞬間如大雨滂沱般地落下!試想,若 沒有樹木的枝葉先遮擋雨水、樹根強而有力的抓緊土壤,雨滴就會像炸彈一般,侵蝕富含有機質、提供植物生長的表土,更可能會形成暴雨後的泥流、土石流等現 象,而電影「魔界」中,小哈比人坐在樹人肩頭上,不畏洪水反擊邪惡勢力的那一幕,其實就傳達出樹木在水土保持上的重要功能,不僅如此,樹木尚具有固碳、淨 化空氣、調節區域微氣候、園藝治療等功效。
而在水泥叢林的大都會中,綠樹和綠地面積的多寡,更是影響都市環境品質、都市熱島效應、都市競爭力的關鍵之一。依據內政部營建署 「都市計畫法」第四十五條規定:「公園、體育場所、綠地、廣場及兒童遊樂場,應依計畫人口密度及自然環境,作有系統之布置,除具有特殊情形外,其佔用土地 總面積不得少於全部計畫面積百分之十。」以台北市為例,「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」雖逐年成長(表一),但比例卻仍不到10%,因為日據時代所規劃的公園預 定地,往往被歷任政府改為建築用地,喪失市民和生物享有土地原有價值和功能的機會(註一),而這些成長的數據,乍看之下非常符合台北市所喊出的生態城市口 號,事實上對照這6年內發生在台北市的重大移樹事件:為興建捷運信義路段所移植的1800多棵行道樹、為建設巨蛋所移植之松山菸廠500多棵樹、為打造 2010年花卉博覽會所移植之新生公園和美術館的1168棵樹,相加起來台北市政府總共已移植了約3500棵樹,故我們不禁要問:移樹的必要性為何?樹木 移植後的存活率和生長狀況又如何?所以當台北市政府公布「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」時,請一併告訴市民「每人享有綠樹比例」,因為樹木所創造的環境品質和生 態價值遠高於草皮和灌木!故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應儘快將「都市生態綠網」的概念納入都市計畫的範疇,畫出都市外圍和市區內既有綠地,配合行道樹、公園等的增 加和綠地面積的擴大,讓帶狀、點狀的綠色自然資源,從「生態跳島」形成「生態廊道」,最後交織成都市的生態綠網,此將有助降低生物移動時所遭遇的風險,提 高物種間基因交換的機會,對維護「生物多樣性」之「基因多樣性」具有重要的功能,亦可減緩都市熱島效應的惡化,增添城市自然之美,減輕地狹人綢帶給人們和 生物的壓迫感。
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一景   當全世 界都在談論全球氣候變遷、全球暖化的議題時,台灣當然不能置身事外,特別是首善之都的台北城,更該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和響應,然而以目前尚在進行中的「客家 文化主題公園」為例,園內綠意盎然且擁有連貫的生態廊道,光是鳥類就多達22種以上,其中更包括了保育類的留鳥「領角鴞」和冬候鳥「伯勞鳥」,足見其林相 完整。但主管機關市府客家事務委會和負責審議的都市發展局,卻都沒有園區任何的物種調查資料(樹籍資料除外)?!都市審議委員的名單內更沒有生態專家學 者,可見台北市政府並不重視所謂的「生態」,在生態知識和資料缺乏的情況下,無怪乎市府客委會雖增加不透水層的面積(草坪),但卻規劃移植和移除上百棵樹 木的設計,殊不知這將讓樹木調節區域微氣候、補注地下水、創造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喪失,另外,在部分泥地上鋪滿柏油建自行車道的設計,則會阻斷未來夏季 「蟬」要出土羽化的路徑、壓縮鳥類在泥地覓食的空間、影響樹木根系的呼吸,而完全清除現有芒草原、枯木等的設計,則會破壞「生物多樣性」之「生態系多樣 性」的功能,這讓強調生態、教育、人文為宗旨的公園,將失去其生態的光采、教育的意義、人文的關懷;相較先進國家對綠樹的重視,並開始減少草坪,改以草原 和灌木混植的方式取代原有草皮,因為草原和灌木的生態品質較高,維護成本卻較少,相形之下,台北市府的作風不禁令人嘆息和感傷,因為該公園比「大安森林公 園」更接近森林公園的風貌:「種子庫」長出的苗木、攀附林間的藤蔓、枯木上「五色鳥」鑿洞築巢的痕跡等,皆是都會區中不易見到之「濃縮的自然」景觀,反映 天然森林中自然演替的現象,是都會居民體驗自然和進行環境教育的絕佳場所。
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未來的發展,其實是反轉台北市近年破壞生態的契機,若台北市府客委會能變更設計,善用既有自然資源規劃園區,發揮客家先民敬拜天地、 山川、樹木等的精神,恰巧能呼應當前生物多樣性和永續發展的全球議題,繼而成為台北市邁向生態城市的分水嶺,期待市府客委會能給予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和台北 市一個機會,利用生物多樣性、文化多樣性的結合,為台北市創造更多無形、有形的產值!
註一:參考都市改革組織黃瑞茂理事長「從花博談台北市對全球暖化的回應」http://www.ours.org.tw/node/150

表一:臺北市政府工務局--臺北市公園綠地概況
年底別座數(座)面積(平方公尺)公園綠地占土地面積每人享有 公園綠地面積
90年底72612,643,3844.654.80
91年底74512,723,0604.684.82
92年底75712,773,0554.704.86
93年底76512,983,8004.784.95
94年底77313,098,8714.825.01
95年底78413,246,9754.875.03
行政區別 座數(座)面積(平方公尺)排序(%)排序(平方公尺)
松山區46 1,049,567 3 11.30 6 5.01
信義區80 542,430 7 4.84 10 2.34
大安區63 583,378 6 5.13 11 1.86
中山區96 1,729,545 2 12.642 7.88
中正區24 813,711 4 10.705 5.13
大同區28 183,088 9 3.22 12 1.44
萬華區32 1,386,413 1 15.663 7.11
文山區85 2,519,129 5 8.00 1 9.64
南港區44 473,940 12 2.17 94.18
內湖區89 1,213,223 8 3.84 8 4.58
士林區81 1,375,568 11 2.21 7 4.77
北投區116 1,376,983 10 2.42 4 5.52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